十面埋伏的成语故事


十面埋伏

拼音shí miàn mái fú

基本解释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出处《前汉书平话》中卷:“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的典故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藏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十面埋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付之一炬 唐 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杀手锏 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他认为这是最后最厉害的杀手锏,这两句话抛出去,可以使杨大新理屈词穷,哑口无言。”
金光闪闪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面上金光闪闪,手中雪刃辉辉。”
富贵骄人 《陈书 鲁悉达传》:“悉达虽仗义任侠,不以富贵骄人。”
丑声远播 《宋书·卢陵孝献王义真传》:“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诛求无度 《旧唐书·于頔传》:“擅兴全师,僭为正乐,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杀戮不辜,诛求无度,臣故定谥为厉。”
哀而不伤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寸步不离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空费词说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
源源不断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