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俗成的成语故事


约定俗成

拼音yuē dìng sú chéng

基本解释指某些事物名称或行为规范是由人们共同认定或共同习惯形成的。约定:共同认定;俗成:形成习惯。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暂未找到成语约定俗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约定俗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龙飞凤舞 宋 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从俗浮沉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感。
长江后浪推前浪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水呵抵多少长江后浪推前浪,花呵早则一片西飞一片东,岁月匆匆。
弦外之响 王国维《人间词话》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暮史朝经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萤窗雪案,暮史朝经。”
饥肠辘辘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快心满志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只图一时快心满志,不管犯世途万种危机。”
半吊子 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他却说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种夸大,是不真实的。”
花拳绣腿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9回:“只见张国乾缚得花拳绣腿,戚光祖、戚继祖两个教师在后面跟着,走上台来,两边坐定。”
一哄而起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