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纳兰性德的诗 >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

[清代]:纳兰性德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冷的花香浸透红桥上,多情人的旧梦,风停雨歇,一地残落的桃花润染着如水的月色,城楼上笳声隐隐传来,帘栊问燕子静静地栖息。

一别之后,箜篌空悬,等不到再能弹奏起的人,不禁黯然神伤。青春匆匆逝去。一缕苦涩的荼烟钻透碧纱。那是你散不去的思念么?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罗敷艳歌》等。格律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冷香:指清香之花气。红桥:桥名,在汀苏扬州,明崇帧时建。为扬州游览胜地之一。

箜篌(kōng hóu):古代一种拨弦乐器名。又分竖箜篌与卧箜篌两种。

肠断:形容极度悲痛。

暗损韶华:谓美好的青春年华暗暗地消耗了。韶华:美好的光阴,比喻青年时期。

碧纱:绿纱灯罩。

参考资料:

1、纳兰容若著.纳兰词 凡尘最美的情花:文汇出版社,2014.12:第340页

2、(清)纳兰性德,子艮著.,纳兰词 前碎一地的残香与叹息:万卷出版公司,,2012.07:第151页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创作背景

  此词作期在康熙十六年(公元1669年)前,是纳兰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时,面对萧萧雨夜无法入眠,感叹青春韶华易逝,相念已经离去的心爱女子,有感而发所作。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77页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鉴赏

  这是一首伤离念远之作。

  上片主要写景,描写春夜。“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这两句写梦中与心爱的她在清香弥漫的红桥上相伴,而梦醒后却听到城头传来的胡茄呜口囡的悲呜。面对着萧萧雨夜,再也无法入眠,而雨声和着凄凉的乐曲声,更增添了几多愁结。词人用白描的手法,写春夜的景色,简练而贴切。词中虽未言愁,但愁却更深。

  下片主要抒情,写别后的怀念。“箜篌别后谁能鼓”,自从分别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为词人弹奏一曲。箜篌空悬,睹物思人,黯然神伤。而令人肠断者,不是无人会弹箜篌,而是怀念伊人远隔天涯。在相思的煎熬中,把美好的青春年华都逐渐消耗掉了,只留下那一缕茶烟透着碧纱。这种孤苦的情怀,词人又能向谁诉说,也只能把它诉诸笔端了。

  通读全词,词人用白描的手法,写春夜的景色,简练不失贴切,又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出夜色正浓时,无法逃避的怀念,烘托出春夜寂寥,人心寂寥的词意。

纳兰性德简介

唐代·纳兰性德的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 纳兰性德的诗(218篇)

猜你喜欢

题杨山人隐居

明代黎民表

紫逻云林僻,青溪径路斜。应怜招隐地,况复草玄家。

藤古蟠幽石,松寒落细花。山窗开罨画,天井上烟霞。

对月书感 其一

清代丘逢甲

明月出沧海,我家沧海东。独怜今夜见,犹与故乡同。

丧乱山河改,流亡邑里空。相思祗垂泪,顾影愧归鸿。

颂古四十五首

宋代释如珙

尘中辨主问岩头,心识如何曾得休。

鼻孔眼睛都要见,铜沙锣里满盛油。

季夏游西山忆旧

玄烨

寻芳踏绿野,万紫迷深溪。地远峰头阔,山高水势低。

飞花疑旧梦,烟柳促新题。沙暖鸳鸯睡,萋萋草满堤。

城东即事

唐代章碣

闲寻香陌凤城东,时暂开襟向远风。玉笛一声芳草外,
锦鸳双起碧流中。苑边花竹浓如绣,渭北山川淡似空。
回首汉宫烟霭里,天河金阁未央宫。

海啸

卢青山

嗟汝海兮犹苍穹,横以眠兮寰球中。肆渺弥兮谁能踪,中有岛兮浮西东。

此即吾人所谓五洲,载于鸿涛兮如游蠛蠓。原谷纷兮地厚渥,蕃我族兮亿兆同。